• 欢迎与我们联系,请发邮件至:gxfxj527@163.com

苏保玲:壮家女心系家乡变

2019-01-04 14:38:22作者:来源:钦州文明网

苏保玲(左)与壮族乡亲在一起探讨民族文化 张妍 摄

“从前,我们羡慕广东改革开放城市的华光四射,如今这国际化的贸易业已在钦州登陆。”市政协干部苏保玲说,身为一个从小生长在钦州城的壮家女,如今钦州的变化完全可以用“蜕变”来形容。

60年代,苏保玲出生在一个壮族家庭,从小就在“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香甜中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所以在80年代初参加工作后,内心中总有意无意地关注在钦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变化。

她说,当时居住在如今钦北区的大直、大寺和钦南区的黄屋屯、康熙岭等乡镇的壮族兄弟姐妹要到城里办点事或见个面,在路上就要花掉一两天的时间,因为当时的交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人均收入仍十分偏低,许多人除去种点田地供自家日常食用之外,非农业收入奇缺。“现在这些乡镇通达城区的客车每隔几十分钟就一班,早上从乡下出发,中午到五马路吃顿特色小吃,下午回到家也不晚。如果要去南宁,坐动车也就40多分钟而已。”苏保玲说,在“三月三”“吃岭头”省亲时,各路壮族亲戚都称赞壮族儿女共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生活在变得越来越好。

几十年来,自己的工作岗位几经变化,直至到如今的市政协机关,但苏保玲关注少数民族乡亲生活的心仍未改变,为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写提案、发呼吁仍是她乐意做的事。由于热衷于民族团结工作,她于200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谈到自治区成立60年后壮族村寨的变化,她说真正是上了崭新的台阶。撤地设市后,钦州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大港口、大园区、大平台纷纷落地,经济贸易逐渐从跨市、跨省到跨国,全球贸易开始有了钦州人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在不断改善着自己的生活质量。

即使没有走出村子的同胞,也在像钦北区大寺镇这样的城镇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如今,大寺镇不断发展工业园区经济,引进大量企业,在家门口为群众创造岗位,让各族群众“离土不离乡”就近就业。村中的小楼也越建越多,随着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乡亲们的摩托车、小汽车也开始成为家庭标配。

参加工作几十年,苏保玲说,作为少数民族干部,自己工作的激情还很饱满,还想在如今的岗位上继续为少数民族工作多做贡献,还想与富起来、强起来的祖国一道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名壮家女的力量。

热点文章

广西反邪
广西反邪教
m.guangxifx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