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与我们联系,请发邮件至:gxfxj527@163.com

平安建设的“广西答卷”

2018-11-09 15:39:03作者: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平安建设综述

□特约记者尚永江 通讯员刘毅

风雨沧桑一甲子,平安和谐六十载。

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镇南关(现友谊关),宣告广西全境解放。从此,广西各族人民踏上了共同建设幸福、平安、和谐家园的征程。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为纪念广西全境解放,也为纪念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百色起义,1978年起,每年的12月11日被定为自治区成立纪念日。

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政法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度融入政法综治工作,紧扣新时代政法综治工作神圣使命,瞄准平安建设突出问题,精准提出通过打赢“社会治安、非访治理、从严治警”“三场硬仗”,实现群众安全感、息诉罢访率和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三个提升”政法工作思路,平安建设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桂林市、凭祥市成功捧回中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大力推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综治中心建设,形成了“崇左经验”和“广西经验”,成为全国“样板”;群众安全感从2011年的77.50%提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96.12%……

60年秉承一个理念  把平安和谐作为“第一环境”

没有平安,难有富足;没有平安,难有发展。

60年来,一届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平安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推进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刚到任广西就强调,要加强边境管控和社会治理,加快营造共治共享共建的社会治理格局,切实维护广西社会和谐稳定和边疆巩固安宁。自治区主席陈武要求全区政法机关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

“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维护稳定,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005年2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建设平安广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决策之初,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始终如一地把平安建设作为第一责任,始终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用稳定“第一责任”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等7个规范性文件,在平安建设的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等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汇报,分析研判治安稳定形势,探讨制定对策措施,着力解决综治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重大问题,做到凡是事关平安建设的重大任务党委、政府亲自部署,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难题亲自督办;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同部署、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

开出责任清单。梳理八类涉稳突出问题,每个问题指定一名自治区领导负责,相关部门牵头,形成党委统筹揽总、系统垂直推进、部门各司其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推进平安广西建设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用好综合考核。实行综治领导责任制,每年年初,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都与各设区市市委书记、市长以及区直综治责任单位一把手分别签订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平安建设工作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干部政绩、晋职晋级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自治区启动平安建设工作以来,对95个平安建设先进单位、55名平安建设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30个县(市、区)、36个乡镇(街道)进行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一票否决。鲜明的考评导向,为平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平安,融入政治领域:通过民主选举、民主恳谈、村务监督等创新实践,基层民主有了最有力的保障。

平安,融入生态领域:围绕美丽广西样板目标,开展一系列环境整治行动,幸福家园有了最美好的期盼。

平安,融入经济领域: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科学发展有了最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的广西,平安建设已经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多层面,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书写以平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边疆巩固安宁、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广西答卷”。

60年坚守一个宗旨  把民心民愿作为“第一信号”

平安,是治国者的宏大理想;平安,是老百姓的朴素追求。

60年来,全区政法机关始终把民心民愿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核心理念落到实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不断开创社会综合治理的新局面。

三卡屯是崇左市江州区一个普通村屯,2003年开始,崇左市江州区启动丽江新区规划建设,三卡屯47户2000多亩土地被依法征用,部分群众因为对拆迁补偿标准不满,走上了信访维权之路。但每一次上访都不了了之。2017年,新一轮边境开发开放启动之后,崇左市委、市政府更新观念,把民心民愿作为“第一信号”,推出一系列让利于民的解决方案。

上百次的协调会、挨家挨户上门征集意见、反复修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方案,自治、共治、法治相结合,公平、公正、公开作保证,困扰崇左市江州区多年的土地征用及房屋搬迁坚冰在阳光下消融,丽江新区开发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以民意为导向,平安广西建设过程成为服务群众过程。

群众的诉求,成为平安建设的努力方向。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全区各级政法机关不遮、不捂,敢于“揭盖子”,依法严厉打击,最大限度遏制滋生违法犯罪因素,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城市治堵和食品安全整治等惠民生、得民心的“组合拳”,成效斐然;城乡全覆盖的便民服务中心,用实际行动兑现“群众最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的承诺。

群众的期待,成为平安建设的工作重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通过各项亲民活动的开展、各种工作作风的改进、各类惠民政策的出台,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

群众的意愿,成为平安建设的评价标准。为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矛盾,各地广开纳言渠道,让群众意见“上浮”。在重大事项上,各地采取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措施,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每年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多“来之于民,为之于民”。

群众的参与,成为平安建设不竭动力。广西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实现群防群治工作由治安防范向矛盾化解、法律服务、交通安全、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拓展,最大程度让群众参与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来,为平安建设提供了力量源泉。

群众的权益,成为平安建设的不懈追求。“网格化管理”开创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平安建设的网络向社会最小的细胞延伸,把贴心的服务送进每一家,把民生的关怀带给每一户,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60年坚持一个动力  让治理创新助力平安建设发展

社会治理新举措管不管用,关键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回望60年来广西平安建设的历程,“接边地区治安协作机制”“路长制”“法律顾问制度”“警情全录入”“阳光审判”“跨国纠纷联处联调”等一长串社会治理创新关键词,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社会治理的沉重“铁锁”。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信息化成为必然,“互联网+平安”成为广西社会治理和助推平安建设工作的新载体。截至今年10月底,广西区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实现了全覆盖,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覆盖率达到87%,基层的服务触角进一步向社区、家庭和服务对象延伸,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轻点鼠标,盗车贼行动轨迹被大屏幕牢牢锁定;屏幕亮起,危化品生产隐患被及早发现;警报一响,提示小区里可能发生入室侵财案件……广西从提高科技水平入手,破解部门信息孤岛、数据壁垒,以科技化信息化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移动警务通的背后,是广西公安全力打造“互联网+警务创新”模式,整合了全区公安业务、天网视频、社会单位、互联网等为一体的信息“数据超市”,形成“研判准确、合成作战、反应快速、打击高效”的新型网上作战体系,成为广西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骨干支撑。

邻里纠纷找“调解员”,夫妻吵架找“调解员”,受伤索赔同样可以找“调解员”……随着一桩桩纠纷的顺利调解,当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合浦县司法局山口司法所。仅今年春节前后,山口司法所共调处纠纷23起,调解成功率100%,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稳定。

不仅在司法所,全区各地各行业也有不少这样的“调解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每年调处的矛盾纠纷都在25万件左右,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6%以上,特别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矛盾纠纷总量稳中有降,今年1月至10月,全区医疗纠纷、道路交通纠纷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同比下降17.4%、41.7%、0.1%。

广西支持和推动各地在平安建设中大胆探索创新。广西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中央综治委先后3次在广西召开全国护路联防工作会议,推广广西工作经验;崇左市在边境村屯推行的“户哨”“十户联防”“路长制”、百色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四个一线”工作法、都安瑶族自治县“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模式等创新经验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平安,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期盼,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开拓创新。

新时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区政法机关正在紧紧围绕建设广西持久长安目标,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平安建设!

热点文章

广西反邪
广西反邪教
m.guangxifxj.cn